您好,欢迎访问蜀光中学官方网站!
时间:2025-09-08关注:
为积极响应党中央关于弘扬优良家风文化的号召,全面落实国家关于加强家庭文明建设的政策要求,深入践行《关于进一步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指导意见》精神,以良好家风涵养社会文明新风尚,蜀光中学利用暑期组织开展第四届“我家好家风 ”展示活动,旨在通过青少年视角挖掘身边家风典范,厚植家国情怀,培育时代新人,让崇德向善的文明基因在千家万户中生根发芽。
让我们共同走进这些温暖人心的家风传承故事,感受流淌在平凡生活中的道德力量。
初2023级3班-侯瑜婷家庭
指导教师:孟依
向上滑动阅览
家训:踏实走的路才稳当,用心待的人才暖心
我的奶奶是一个手艺精巧的人,记得她最拿手就是绣各式各样的鞋垫子。衣柜里最深的夹层放着二十几双鞋垫子,花花绿绿的,每一种花都有不同的寓意。这是我奶奶留给我妈妈,妈妈又留给我的传家宝—一双双鞋垫,也藏着我们家踏实做事,诚恳待人的根。
我小的时候常常坐在我奶奶旁边看着她绣鞋垫,在那时我觉得这是一件十分枯燥乏味的事情。她坐在窗边绣鞋垫,阳光斜照在她银白的发丝上,带着那陈旧的眼镜,也许是时间久了,镜框已经泛黄。她把鞋垫放在膝头上,左手按紧布边,右手捏着银针,穿起五颜六色的细线。线穿过布面时,她总是要微微侧头老花镜滑落在鼻尖也不顾上推,她目不转睛地盯着针线的起落,她的呼吸声似乎也放轻了,不敢气喘重了,生怕惊歪了那细细的针。那细线跟随着银针穿梭哉鞋垫前背面,线拉得匀匀的,针脚密集得像春蚕啃过的桑叶。
有一次我心血来潮想试一试绣鞋垫,于是我抢过针线,想绣朵简单的花。奶奶没有夺回去,只是我没绣到几针就觉得胳膊和背酸酸的,线还缠成了乱麻。奶奶只是对着那歪歪扭扭的针脚笑:“做事要像绣鞋垫一样,急不得。一针是一针的功,糊弄不得。”她接过来继续绣下去,她专注的模样,好像手里绣的不是鞋垫是件稀世的珍宝。
后来我才知道,这些鞋垫背后藏着多少奶奶的心意。爷爷前几年在工地上班不小心摔到了腿,养了大半年才敢慢慢落地,可脚踝留了病根,走多了路就泛着疼。奶奶那段时间天天坐在窗边为爷爷绣一双最舒适的鞋垫,印花和棉布都是她细心挑选出来的。做好的那天奶奶把那双厚棉的鞋垫给了我的爷爷,说:“软和,走路不硌脚,走在上面跟踩云似的。”奶奶的亲戚出嫁,她提前半个月就翻出了压箱底的红绸布,是她以前一点一点攒下来的料子。她捏着针,眯着眼在鞋垫上勾勒出模样,绣上鸳鸯戏水,在阳光下一晃,那鸳鸯似乎真的有了生命,活灵活现。她边绣边念叨:“盼望她嫁过去,跟女婿能和这绣儿似的,日子过得扎实,心也贴得更紧。”前阵子爸爸整理鞋柜时发现了奶奶给妈妈绣的几双旧鞋垫。有的上面是简单的“平安”二字,字笨拙地像个小孩儿写的;有的上面绣着复杂的牡丹花,奶奶说盼着我跟你妈妈幸福美满。看着背面反复打结的线头,那针脚里面全是好好过日子的叮嘱。
前年冬天,我的妈妈开始教我绣十字。台灯下,她的针领着我的针,在鞋垫上踩出整齐的脚印。妈妈的手不像奶奶的手皱皱巴巴的,但仍然沉稳熟练。她告诉我,说:“你看看这针脚,横平竖直,就像做人一样要端正。”后来家里年轻人过完年就会出去打工,他们会绣鞋垫互相送给彼此,收到时眼里的惊喜让我忽然懂了:这一针一线,缝进去的,不仅仅是布,还有实实在在的牵挂。
现在我的夹层里,也有一两双属于自己的鞋垫。尽管针脚还是歪歪扭扭,但每一针我都记得奶奶的话:“踏实走的路才稳当;用心待的人才暖心。”这藏在针脚里的家风,就像鞋垫贴在我脚下一样,稳稳地托着我向前走,一步是一步的实在。
初2023级4班-林若彤家庭
指导教师:李悦
向上滑动阅览
家训:孝敬亲长 报效家国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句常从爸妈口中听到的话,像一粒种子,悄悄落在我心里。每家都有自己的家风,那是祖辈留下的嘱托。“孝敬亲长,报效家国”则是我的家风,从小听到大,如今渐渐懂得了其中的深意。
在家里,妈妈总把 “百善孝为先” 挂在嘴边,她说:“尊敬长辈,是做人最该有的样子。” 从前我只是默默听着,直到前不久,才真正体会到这句话的重量。
那次我们在外地旅行,原本订了第二天的火车票返程。妈妈听了外公生病住院的消息后,按捺不住焦急,连忙改成最近一班的机票。我记得最清楚的是她的话:“钱还可以再赚,但爸爸的健康不是用金钱能挽回的。” 回到家后的几天,每当微光穿过云层,妈妈已踏上前往医院的路。尽管 40 度的阳光毒辣,自己早已疲倦,也挡不住那份爱。在她的悉心照料下,外公康复出院。我在心里悄悄想,以后也要像她这样,把长辈放在心上。
“报效家国” 是爸爸常提起的。以前总觉得这离我很远,直到看了《南京照相馆》。那些为守住南京城奋不顾身的身影,让我对爸爸的话有了更深体会。“国是千万家,有国才有家,国家是一切的根本。” 我们虽不能像战士那样前仆后继,但也能为新中国奉献力量,哪怕微不足道,汇聚起来也能成就如今的华夏。
后来我懂了, “微不足道的力量”就藏在平常日子里。生活中,我会随手捡垃圾,因知道环卫工人的艰辛;不浪费饭菜,因知道粮食来之不易。学习上,我保持对各学科的热爱,遇到挫折坚定信念,度过难关,成为更优秀的自己。祖辈秉持的国家至上家风,为后人留下了深刻烙印。
我庆幸生于平凡却充满爱的家庭,“孝敬亲长,报效家国” 已成我生命的重要部分。这个家风时刻提醒我做有孝心、懂回报的人,成就了现在的我。将来,我想把这些道理讲给更多人听,让这份温暖的传承延续下去。
初2023级5班-罗梓芯家庭
指导教师:杨想
向上滑动阅览
家训:分寸
“分寸”是我们家的家风。
我们家有一个家风––“分寸”,这个规矩是必须遵守的。
小时候总爱趴在书桌上写作业,胳膊肘一歪就违反了写作业规范的姿势,我的奶奶便用他那历经沧桑的手轻轻的把我那违反规矩的胳膊挪回正确位置,奶奶也对我说:“这就像做事要有分寸一样,你一定要把分寸二字牢牢记住”。
爸爸把这“分寸”带到了他的工作里。他是一名有分寸的保安,有次邻居想让他通融放行未登记的车辆,塞来两盒茶叶。爸爸把茶叶原封不动退回去:“规矩是死的,人心是活的,但破了一次,就再也立不起来了。”那天晚上,他在书桌上给我削铅笔,又提醒我要有“分寸”,我有时虽然会觉得不耐烦,但我知道他们说的是对的,要有“分寸”。
有一段时间我在班里的人际关系不好,我为了和同学们搞好关系准备给同学买零食。收拾书包时我突然想起“分寸”二字,还想起爸爸退茶叶时的眼神,我便收起零花钱,次日,我在每位同学的桌子上写了我真心想交朋友的话语上去,我觉得这样既有可能缓和我的人际关系,还守了分寸。
如今,我时刻把“分寸”作为自己行动的准则,原来家风就像那不引起人们注意的写作业时胳膊的正确摆放位置,不起眼,却在每次家人的劝诫话语间提醒你:守好自己的分寸,才能走得端正。
这就是我们家的家风故事。
初2023级7班-孟子旺家庭
指导教师:赵珽希
向上滑动阅览
家训:仁爱为本,勤学笃行
我的家庭是一个平凡却温暖的小家。爸爸是一名医生,妈妈是全职妈妈,他们用不同的方式诠释着责任与爱,也让我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家风。
仁心济世,身教胜于言传
爸爸常说:“医者仁心,对待病人要像对待家人一样。”无论多晚,只要医院来电,他总会立刻赶去。记得去年除夕夜,全家正在吃年夜饭,爸爸却接到急诊电话——一位老人突发急性阑尾炎。他二话没说,放下筷子就出了门。那晚,我们等到凌晨才见他疲惫地回来,但他说:“能救回一条命,比什么都值得。”爸爸的言行让我明白,职业不仅是谋生手段,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勤俭持家,学无止境,润物无声
妈妈虽没上班,却是全家最忙碌的人。她总说:“把家照顾好,就是我的事业。”每天清晨,她第一个起床准备早餐;深夜,她还在检查我的作业。由于爸爸职业是外科医生,上班时间忙碌,医生治疗理念和观点更新快,只有利用下班期间,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新的观点、和指南,才能给患者提供最好的治疗。妈妈总是陪着爸爸,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还教会我记账、整理房间。妈妈说:“勤能补拙,俭以养德。”
传承:在平凡中践行家训
父母很少讲大道理,但他们用行动让我明白——“仁爱”是待人之道,“勤勉”是立身之本。爸爸的听诊器、妈妈的记账本,都是家风的见证。如今,我也会在周末陪爸爸去社区义诊,帮妈妈整理家务。这些小事让我懂得:好的家风不在豪言壮语,而在日复一日的坚持。
初2023级10班-罗思淇家庭
指导教师:廖洁
向上滑动阅览
家训:百善孝为先、家和万事兴、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家风宛如一泓清水,于无声处静静流淌,却蕴含着无尽的力量与智慧。在岁月的长河中绵延传承,润泽着家族的每一个角落、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百善孝为先藏在母亲每天给爷爷捶背的动作里,藏在我们全家围坐听外婆讲过去故事的夜晚里,逢年过节,再忙也要回家吃饭,这不是规矩,是刻在骨子里的牵挂。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则是爷爷教我的处事之道,小时候我打碎了邻居家的花瓶,吓得想藏起来,爷爷却拉着我的手去道歉。“错了就要认,这是规矩。”但当邻居家的小孩踩坏了爷爷种的兰花时,他却笑着说;“孩子不懂事,再种一盆就好。”如今我遇到误解时总会想起爷爷说的话:对自己多一份苛责,是守住底线;对他人多一份包容,是拓宽胸怀。
“家和万事兴”藏在厨房的烟火里。父母偶尔会为琐事争执,但从不会让矛盾过夜。藏在奶奶“家和万事兴”的十字绣里,每一针线都藏着对家的期盼。
这十八字家风,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像老宅院里的那棵老槐树,深深扎根在岁月里。它教会我感恩,让我懂得珍惜,更让我明白:最好的家风,不过是把平凡的日子过成诗。
初2023级11班-余沛毅家庭
指导教师:吴怡
向上滑动阅览
家训:以礼待人,有担当
家训如一幅画卷,晕染开生命的底色;如阳光,温暖家人的心灵;如诗篇,浸透代代心扉;如灯塔,指引前行方向。于我而言,父母辈传承的朴素教诲——“以礼待人,有担当”,是家中流动的温暖阳光,无声照亮我的成长。
小时候,外公外婆的叮咛刻在我心底:见熟人主动问候,收礼物真诚道谢,犯错勇敢承担并改正,朋友有难主动帮忙。这些点滴让我懂得,“礼”是发自内心的尊重,“担当”是沉甸甸的责任。
家训不仅是外公外婆的教导,还有父母的实践传递。一个闷热的午后,拥挤的公交车上,一位抱着婴儿的老婆婆踉跄站着。母亲轻轻拉我起身:“来,我们活动下,让婆婆歇会儿。”看着老人眼角漾开的感激笑容,我心头涌起暖流。原来担当并非需要壮举,一个主动让座的行为,也能传递温暖的火炬。家训如春雨,在这样良好的家风下,我汲取养分,茁壮成长,感到每一天都踏实而充满向上的力量。
家风不仅塑造个人品格,也传递社会善良。我相信,践行“以礼待人,有担当”,能让生活更美好,社会更和谐。传承好家风,当从我辈始。让我们将朴实的家训融入每一个真诚的微笑、每一次主动的援手,让温暖传播到每个角落。这便是传承的力量!
家风正,则民风淳;民风淳,则国运兴。每一个家风故事都是一面旗帜,引领我们向上向善。希望更多人能从这些故事中汲取力量,传承好家风,弘扬正能量,共同书写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文明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