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蜀光中学官方网站!

我和我的蜀光全球征集活动

首页我和我的蜀光全球征集活动

“百年蜀光,公能有我”全球展示活动——《遇见》微视频发布

时间:2024-07-18关注:0

  “公能”校训 薪火相传!

百年华诞,再续风华!



百年奋斗波澜壮阔,百年创业成就辉煌。蜀光中学的身影,从历史的风霜中阔步走来,在时代的大潮中沧桑蝶变。沱江之滨,书声朗朗,延续着巍巍蜀光的“公能”校训;釜溪之津,欢声笑语,讲述着大美蜀光的文脉汤汤;“尽心为公,努力增能”,烛照着百年蜀光的精神内核。

在建校百年之际,微视频《遇见》用双线并叙的叙事视角,用时空交织的对话方式,以蜀光校园重要人文景观为焦点,讲述蜀光故事,体现蜀光精神,表达蜀光校友对蜀光的浓浓深情,诠释蜀光人的责任、传承与未来。一帧帧动人的画卷,徐徐展开,每一幕画面,每一个镜头讲述的都是我们的光荣与梦想!都是蜀光的情怀与信念!

遇见思蜀亭

“人生活动,自业有限而共业无涯。生命价值,不在个人而显于全体,此犹涓涓之水,有源而不息,汇为江河……”喻传鉴校长的离别赠言是高1941级蜀光学子最美好的珍藏,而他们一同募资修建,于1941年3月中旬竣工的思蜀亭成为了蜀光标志性的建筑,这座校友心灵上的“亭”永远屹立在母校的后山上,屹立在每一代蜀光人的心中。时光交织,1986年,蜀光老师吴克让与潘华带领几十名文学爱好者聚集思蜀亭,创建了“思蜀亭文学社”。

遇见公能

“青年时代,是一生黄金时代。为学基础,一己品性,都在这时期内打好养成。要争取时间,宝贵光阴,不可有一点耽误,亦不可有一点浪费。”这是蜀光老校长喻传鉴留的临别赠言,更是蜀光中学高1942级学生,“王氏爵玎奖学基金”设立者,著名计算机应用和人工智能专家王蜀龙先生内心的坚守。在一百岁的蜀光校园里公能路、公能碑、公能石寄托的蜀光公能校训在传承并将永远传承下去。

遇见敬思碑

光阴荏苒,这座建于1944年夏天的敬思碑,是高1944级毕业班的同学们对母校的深深留恋。80年来,多少个清晨黄昏,敬思碑下总会看到静心读书的同学,这里也是课外集会的场所,也是同学们游乐休息的蜀光胜地。离开母校多少年的外地校友回到蜀光,总要来到敬思碑前徘徊瞻望。敬思碑也曾经历岁月的风雨。1984年60周年校庆,学校重新修复了这座文物。

遇见惜阴楼

这座饱经风霜的钟楼寄托着高1945级蜀光学子对母校的热爱之情,更留下了对后学者的企盼。公能校训在惜阴楼响起的阵阵钟声中久久传扬,读书报国,成为对国家有用之才,正是蜀光校训用意。“尽心为公,努力增能”就是“以‘公’为训,培养爱国精神,有为公献身的准备,以‘能’为训,发展个性,拓智增能,有为公服务的能力”。

遇见蜀光校歌

蜀光每年新生入学的第一天,第一堂课就是怀着兴奋的心情唱《校歌》;毕业学生离校,毕业典礼的开头一项就是满含着热泪,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唱《校歌》;学校各种课外活动,也总是离不开唱《校歌》。

“相逢何必曾相识”,不论天涯海角,无论何种场合,只要《校歌》歌声起,一种亲切感、认同感、自豪感就会在心中升起;只要一唱起《校歌》,不论在人生的哪个阶段,何种境遇,都会产生一种催人奋进,汲汲骎骎的使命感,努力使自己成为铸以“公”心陶以“能”,文质相符,智勇真纯的国家民族有用之材。

这是百年华诞的蜀光中学百年来历经岁月激荡,见证岁月浮沉民族情怀和时代责任都在蜀光人的血液里流淌百年来滋兰树蕙满庭芳,弦歌不辍谱华章留下了一个个闪光的名字百年来尽心为公,努力增能谱写一篇篇辉煌灿烂的华彩乐章

 

首页 学校概述 后勤服务 教务处 政教处